虞美人,这名字从唇齿间滑过,便已带了几分说不清的凄艳与哀愁,它不是凡俗的园中之花,更像是从历史的尘埃里、从诗人的泪光中,一步三回头,走来的精灵,它开在春末夏初,开在霸王别姬的垓下,开在李煜的故国梦里,也开在我们每一个触碰到它名字的人心尖上。
提起虞美人,便绕不开那个烽火连天、英雄末路的年代,楚汉相争,项羽兵败垓下,四面楚歌,美人虞姬,为不拖累霸王,拔剑自刎,她的血,殷红刺目,洒遍了这片英雄也曾豪情万丈的土地,据说,第二年,那血泊之中,便生出了这样一种花,花瓣单薄,色泽如血,风一吹过,便似美人含泪,轻轻摇曳,人们便叫它“虞美人”,以纪念这位刚烈深情的女子,从此,这花便不再是单纯的花,它成了忠贞与悲剧的化身,成了历史长河中一抹永不褪色的胭脂色。
虞美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,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,却要归功于南唐后主李煜,那首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,字字泣血,句句含悲,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,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,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,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这“愁”,是亡国之君的深愁,是故国不堪回首的哀愁,而这曲牌名“虞美人”,便与这无尽的愁绪紧紧缠绕在一起,从此,虞美人便不仅仅是历史的符号,更成了文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、关于失落、关于怀念、关于无常的集体情愫,它开在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之间,开在每一个失意者的枕边。
虞美人的形态,也颇能引人遐思,它植株纤细,花茎细长,花朵却并不小,单生于长梗之上,轻盈欲飞,花瓣多为四枚,有的重叠如蝶翼,有的舒展似流云,颜色多为红、粉、白,或是红白相间,那红色,不是俗艳的大红,而是带着粉晕的、淡淡的绯红,或是如陈旧胭脂般的暗红,透着一股历经沧桑的凄美,清晨,带着露珠的虞美人,最是娇嫩,仿佛美人初醒,眼波流转;日暮时分,夕阳给它镀上一层金边,又多了几分决绝与苍凉,它的花蕊细长,微微颤动,像美人欲说还休的心事,风吹过,整株花都随之起舞,却不是那种欢快的舞,而是一种带着忧伤的、飘摇不定的舞姿,仿佛随时都会折断,却又偏偏在风中展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美。
虞美美的美,是带着距离感的,是凄清的,甚至带着一丝毒性,据说全株有毒,误食会危害健康,这毒性,仿佛是它悲剧命运的延续,是它不容侵犯的刚烈,它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,也不像玫瑰那样热情奔放,它的美,是病态的美,是凄凉的美,是需要细细品味、用心感受的美,它不争春,不夺夏,只在春光将尽时,默默绽放,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,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、血色斑斓的风景。
虞美人依然在田间地头、在花园角落静静生长,或许,有人只是被它美丽的外表所吸引,随意地种植;或许,有人并不知道它背后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与传说,但当你凝视着那在风中摇曳的花朵,当你轻轻触碰它那如丝般柔滑的花瓣时,你是否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哀愁?是否能听到垓下楚歌的悲鸣?是否能体会到李煜“一江春水”的愁绪?
虞美人,它是一首写在花瓣上的诗,一幅绘在春风里的画,一段流淌在血液中的历史,它用短暂的生命,诠释了什么是忠贞,什么是悲剧,什么是美的极致,它告诉我们,美,不仅仅是欢愉与灿烂,更可以是哀婉与壮丽,春深几许,血色成花,虞美人,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,在每一个爱美之人的心中,永恒地绽放着,它提醒着我们,有些美丽,注定要与悲伤为伴,却也正因为这份悲伤,才显得更加刻骨铭心,更加动人肺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