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冰花,这名字初听,便带着一股清冽的乡土气息和一丝诗意的忧伤,它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卉,却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,尤其是那些从乡村走出来的游子心中,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,它不仅仅是一种花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段岁月的见证,一份深沉母爱的象征。
鲁冰花,学名羽扇豆,其花形酷似展翅的蝴蝶,又似倒挂的铃铛,色彩多为蓝紫色、粉白色或淡红色,一串串,一簇簇,开在田间地头,开在山野坡地,开得热烈而奔放,开得朴实而无华,它总是选择在春末夏初,当许多花儿都已凋零,或是尚在积蓄力量之时,悄然绽放,它不与群芳争艳,却以自己独特的姿态,装点着寂静的田野,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,增添了一抹亮色和希望。
记忆中,鲁冰花总是与母亲的形象紧密相连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乡野间的鲁冰花,是孩子们眼中的小确幸,我们会摘下它蓝紫色的花朵,编成花环戴在头上,或是用它的小豆荚当作“子弹”,玩着打仗的游戏,那时的我们,并不懂得这平凡小花背后的深意,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美丽和那份属于自然的野趣。
长大后才渐渐明白,鲁冰花之所以被赋予了如此深厚的情感,源于它那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奉献精神,在闽南语中,“鲁冰”与“路边”谐音,故有“路边花”之称,更深层的文化寓意,则源于它对土地和庄稼的滋养,鲁冰花是一种豆科植物,根部有着根瘤菌,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,使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,它默默地生长,默默地奉献,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片养育它的土地,献给了土地上那些渴望丰收的庄稼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母亲,母亲,不就像这鲁冰花吗?她总是默默地操劳,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,滋养着家庭,哺育着子女,她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,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,却像鲁冰花一样,在平凡的日子里,散发着最质朴、最温暖的光芒,她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,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与辛劳,当我们羽翼丰满,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时,她依然守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,如同鲁冰花,守护着家的根,也守护着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。
电影《鲁冰花》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了极致,那个早慧而敏感的小男孩阿爸,那位充满爱意却无力改变命运的画家父亲,还有那位为了孩子默默付出的母亲,以及那片开得绚烂又凄美的鲁冰花,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,鲁冰花在电影中,成了阿爸对艺术的热爱与才华的象征,也成了母爱无私奉献的化身,它开在山野,也开在人们的心里,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,却充满了无尽的力量。
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的田野野花,我们很难再轻易见到成片的鲁冰花,但那份关于鲁冰花的记忆,那份深藏于心的情感,却从未远去,每当听到《鲁冰花》那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旋律,看到图片中那熟悉的蓝紫色花朵,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,那是对故乡的思念,是对母亲的感恩,也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回望。
鲁冰花,开在岁月深处的母爱之花,它不与牡丹争国色,不与玫瑰比浓艳,它只是静静地开,默默地奉献,用自己的一生,诠释着最深沉、最无私的爱,这份爱,如同山间清泉,滋润着我们的心田;这份爱,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,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,愿我们都能铭记这份来自“鲁冰花”的爱,将它化为前行的力量,也愿天下所有的母亲,都能被温柔以待,幸福安康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