梓荫如故,乡情长存**
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,总有一些树木,它们并非名贵珍稀,却深深扎根于乡土的记忆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梓树便是其中之一,它不像松柏那般傲然挺立,也不似桃李那般娇艳妩媚,却以一种质朴而坚韧的姿态,守护着村庄的宁静,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。
梓树,学名楸树(部分地区俗称,具体地域或有差异,此处取其广泛认知的乡土形象),属于紫葳科梓属落叶乔木,它树形高大,树冠开阔,枝叶繁茂,春天,嫩绿的叶子悄然舒展,为大地披上第一抹新绿;初夏,淡黄或淡紫色的花朵簇生于枝头,虽不张扬,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引来蜂蝶飞舞,夏日炎炎,梓树浓密的树冠撑起一片巨大的绿荫,是农人劳作归来歇脚纳凉、孩童嬉戏玩耍的天然乐园,秋天,叶子由绿转黄,秋风拂过,叶片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待到深秋,叶子飘落,露出遒劲的枝干,更显沧桑与坚毅。
在乡间,梓树往往是村庄的标志,是人们心中“家”的象征,许多村庄的老宅旁、村口处,都可见到梓树的身影,它们历经风雨,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变迁,也守护着一代代人的成长,记得小时候,村头就有一棵巨大的梓树,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,树冠如盖,遮天蔽日,夏日午后,大人们常在树下摇着蒲扇聊天,孩子们则在树旁追逐打闹,或是爬上低矮的枝杈,眺望远方的田野,梓树下,留下了我们太多欢声笑语,也承载了祖辈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。
梓树不仅以其绿荫庇护着乡民,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,在过去,梓木因其材质优良、轻柔耐腐,常被用来制作家具、农具、乐器,甚至是棺木,被视为“百木之王”,足见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古人云“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”,桑与梓常被并称,代指故乡和家乡,这是因为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,桑叶可以养蚕,梓木可以制作器具,二者都与民生息息相关。“桑梓”便成了故乡的代名词,寄托着人们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,即便远行千里,心中那份对“桑梓”的思念,也如梓树的根一般,深深扎入故土的深处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城镇化的浪潮席卷而来,许多古老的村庄消失了,那些曾经守护着村庄的梓树,也面临着被砍伐或遗忘的命运,每当想起这些,心中便涌起一丝惆怅,梓树,不仅仅是一种树木,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,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,是乡愁的具体寄托所幸,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古树、留住乡愁的重要性,一些地方开始对古梓树进行挂牌保护,让这些“活化石”继续见证历史,也有人在新的家园中栽种梓树,让它所代表的乡土文化和乡愁记忆得以延续。
又是一年春来到,我想起那棵老梓树,它是否依然枝繁叶茂?它的绿荫下,是否还有孩子们欢笑?梓树,这位乡野间的光阴守望者,它用年轮记录着岁月的流转,用绿荫庇护着生命的成长,它不仅是大地上的风景,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乡愁符号,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,让梓树的身影,永远镌刻在中华大地的记忆深处,让那份源于乡土的质朴与深情,代代相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