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南古镇的旧书肆里,我第一次闻到了芸香,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,混合着陈年纸张的微醺、墨迹的沉静,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、类似柑橘的清苦,老板见我好奇,从泛黄的账本下取出一片干枯的叶子,说:“这是芸香,古时候读书人用来防蠹驱虫的‘书香’。”我接过那薄如蝉翼的叶片,指尖传来细微的脆响,仿佛触到了一段被时光尘封的记忆。
芸香,这株看似平凡的草本植物,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,它的名字,本身就带着一股书卷气。《礼记》有云:“芸台,香草也,古人用以藏书辟蠹。”藏书之处便雅称为“芸台”,书籍则被美誉为“芸编”,想象一下,在雕版印刷尚不普及的年代,一部部凝聚着心血的典籍,如何能抵御蠹鱼(书虫)的侵蚀?正是这不起眼的芸香,以其独特的芬芳,成为了知识的守护者,在那些没有空调、除湿设备的年代,书架之上、书匣之中,总要放置一些芸香草或芸香叶,它们如沉默的卫士,用气味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,将那些企图啃噬智慧的蠹虫拒之门外,久而久之,那股混合着纸张与草木的香气,便成了“书香”最本真的注脚,成了文人墨客心中对知识的敬畏与向往。
我曾在一位老藏书家的书斋里,近距离感受过芸香的魅力,那是一个小小的房间,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书柜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、令人心安的味道,老先生告诉我,这些书柜里,除了樟木防虫,每一层都散落着晒干的芸香草。“它们不仅是防虫,更是一种陪伴,”老先生轻抚着一册泛黄的线装书,眼神悠远,“时间久了,书会‘吃’进味道,这芸香,就和文字、墨香融为一体了,闻到这味道,就像在和古人对话。”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芸香守护的不仅仅是纸张,更是那些承载着思想、情感与历史的文化基因,它是时光的过滤器,让智慧的精华得以跨越千年,依然鲜活。
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,化学防虫剂的普及,芸香在藏书界的实用功能渐渐式微,它从书斋的主角,退隐为一种怀旧的符号,但在一些偏远的乡村,在那些依旧保留着古老传统的手工作坊里,芸香的身影依然可见,我曾见过一位制作传统宣纸的匠人,在抄纸的最后工序中,会加入少量的芸香草,他说,这样做出的纸,不仅防虫,而且久不变色,带着一股自然的清香,这或许就是芸香的生命力——它以一种更本真、更贴近自然的方式,继续在人类文明的边缘默默奉献。
当我们谈论“书香”,更多是指阅读的乐趣和知识的熏陶,但每当我闻到那若有若无的芸香气息,总会想起那些在昏暗油灯下苦读的古人,想起那些被芸香守护的典籍,想起时光长河中,那些为知识与文明默默付出的“守墓人”,芸香,这株小小的香草,用它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守护,它不是最艳丽的,也不是最浓郁的,却以其独特的芬芳,在历史的长卷上,留下了属于自己的、淡淡的却永不消散的印记,它提醒着我们,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总有一些东西,需要我们像守护芸香一样,小心翼翼地珍视与传承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