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又到了植树造林、绿化家园的好时节,无论是庭院栽下一棵期待已久的果树,还是在小区种下一抹绿意,或是参与义务植树,我们都满怀希望,盼望着小树苗能茁壮成长,枝繁叶茂,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:明明精心挑选了树苗,也按照步骤挖坑、填土、浇水,可没过多久,树苗却渐渐枯萎,甚至死亡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很多时候,问题出在一个被90%的人忽略的关键步骤——“提苗”上。
“提苗”是什么?为何如此重要?
“提苗”,顾名思义,就是在栽种树苗时,将树苗在种植穴内进行适当的上提和调整,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,却是确保树苗成活的生命线,很多人认为,把树苗放进坑里,埋上土踩实就万事大吉了,殊不知,这种“一埋了之”的做法,往往让树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生存困境。
不做“提苗”的严重后果:
- 根系扭曲,无法舒展: 如果树苗放入坑中后不及时调整,根系很容易出现窝根、卷曲的现象,想象一下,人的鞋子如果挤脚,会走不得路,呼吸不畅,树苗的根系也是如此,扭曲的根系无法在土壤中正常伸展,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大打折扣,时间一长,自然就会因“饥饿”而枯死。
- 栽植过深,窒息烂根: 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问题,不提苗直接埋土,很容易导致树苗栽植过深,树苗的根颈(即树干与根系连接处)是呼吸作用旺盛的部位,如果被深埋,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不足,根系无法正常呼吸,容易导致窒息、腐烂,即使浇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,反而可能加剧烂根。
- 土壤与根系接触不紧密: 不提苗、不调整,树苗根系与土壤之间可能存在空隙,浇水后,土壤下沉,这些空隙会导致根系悬空,无法与土壤紧密接触,吸水困难,就像我们喝杯子里的水,杯子漏了水自然喝不到。
- 根系积水,引发病害: 如果树苗倾斜或根系分布不均,浇水后水分会在局部积聚,导致部分根系长期处于过湿环境中,易引发根腐病等土传病害。
“提苗”的正确方法与步骤:
“提苗”并非简单地向上拉一下,而是一个需要细致操作的过程,正确的栽植步骤应该是:
- 挖好种植穴: 根据树苗大小和根系情况,挖足够深度和宽度的种植穴,确保根系能够自然舒展,一般穴的深度以与根颈齐平或略高(5-10厘米)为宜。
- 放置树苗: 将树苗放入种植穴中央,扶正,确保树干垂直于地面。
- 关键一步——“提苗”: 一手扶正树干,另一手轻轻向上提拉树苗,同时轻微晃动,目的是让树苗的根系在土壤中自然舒展,避免窝根,并确保根颈部位与地面齐平或略高(“宁浅勿深”是重要原则),对于带土球或较大规格的树苗,提苗时要格外小心,避免土球散裂。
- 回填土壤: 提苗调整好位置后,先将表土或混合了基肥的土壤(注意肥料要与根系保持一定距离,避免烧根)回填至坑内,边填土边用脚轻轻踩实或用木棍插实,确保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,无空隙。
- 做水围: 在树苗根部周围用土围成一个圆形水围,便于浇水时水分能够集中渗透到根系区域。
- 浇透定根水: 浇足、浇透定根水,这是为了让土壤与根系进一步紧密结合,并补充水分,浇水后如果土壤下沉,应及时补充土壤,再次覆盖根颈。
- 支撑与覆盖: 对于较大或易倒伏的树苗,应设立支架进行固定,防止风吹摇晃影响根系恢复,然后在树盘覆盖一层秸秆、木屑或地膜,以保持土壤湿度,抑制杂草生长。
除了“提苗”,这些细节也别忽视:
- 选苗: 选择根系发达、无病虫害、生长健壮的树苗。
- 修剪: 栽植前可适当修剪过长、受伤、病虫害的根系和枝条,减少水分蒸发,平衡树势。
- 浇水: 栽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,及时补充水分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。
- 遮阴: 对于新栽植的树苗,尤其是夏季高温时,可适当进行遮阴,减少蒸腾作用。
栽树并非“挖坑-埋树-填土”那么简单。“提苗”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步骤,实则是确保树苗根系正常生长、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,希望每一位热爱绿化的朋友都能掌握这个小技巧,在栽树时别忘了“提一提”,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不白费,让每一棵树苗都能茁壮成长,为我们的家园增添更多绿意与生机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