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楂树,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果树之一,其丰产稳产离不开科学的修剪管理,在众多修剪技术中,“短截促发分枝,培养结果母枝”无疑是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树体的结构合理性与未来的产量品质,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一关键技术的原理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。
短截:山楂树分枝的“催化剂”
短截,是指将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剪去,通常是剪去枝条顶端的一小段(如剪去枝长的1/3或1/2),对于山楂树而言,短截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枝条顶端的生长优势,刺激下部芽体萌发,从而促发大量新分枝。
山楂树的芽具有明显的早熟性,尤其是一年生发育枝,其上的芽在形成当年或次年即可萌发,如果不进行短截,枝条往往单轴延伸,生长势较强,但分枝稀少,树冠内膛空虚,结果部位容易外移,难以形成丰产的树体结构,通过适时、适度短截:
- 促进分枝,增加枝量:短截后,剪口下部的芽体受到刺激,会迅速萌发成新枝,显著增加分枝级次和枝条总数,为培养良好的结果枝组打下基础。
- 控制树高,扩大冠幅:对中心干和主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,可以控制其生长高度,促进侧枝生长,使树体矮化,冠幅扩大,从而增加结果面积。
- 调节生长势:对强旺枝进行重短截,可以削弱其生长势,平衡树体整体生长;对中庸枝进行轻短截,则能维持其生长势,促进其向结果枝转化。
培养结果母枝:丰产的“物质基础”
结果母枝,是指能够抽生结果枝(结果母枝上直接开花结果的枝条,如结果新梢)的枝条,山楂树的结果母枝多为健壮的多年生枝、一年生发育枝或部分结果枝组,培养足够数量、生长健壮的结果母枝,是山楂树连年丰产的物质基础。
短截促发的分枝,正是培养结果母枝的“后备军”,通过合理短截和后续管理,可以将这些新培育的分枝逐步培养成优质的结果母枝:
- 初果期树的培养:对于幼树或初结果树,应以扩大树冠、增加分枝为主,对选定的主侧枝延长枝进行中度短截(剪去1/3-1/2),对其他辅养枝和徒长性枝条进行轻短截或摘心,促发大量中庸枝,这些中庸枝在后续生长中,通过缓放、回缩等手法,即可逐步转化为结果母枝。
- 盛果期树的更新:盛果期山楂树,结果母枝会随着树龄增长而逐渐老化、结果能力下降,短截不仅是促发分枝,更是结果枝组更新复壮的重要手段,对多年生结果枝组,选择其中健壮的枝条进行回缩(属于一种重短截),或在枝组基部潜伏芽上方进行短截,促发新的强壮枝条,培养新的结果枝组,替代老化的结果母枝。
- 结果母枝的特征:优质的结果母枝一般表现为:生长健壮,充实饱满,皮色光亮,节间较短,芽体饱满,在修剪时,应注意保留和培育此类枝条,对细弱、病虫、过密的枝条则应疏除。
修剪原则与注意事项
- 因树修剪,随枝作形:山楂树的修剪没有固定模式,需根据树龄、树势、栽植密度、立地条件等灵活运用短截技术,以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(如自然开心形、疏散分层形等)。
- 冬剪为主,夏剪为辅:短截以冬季休眠期修剪(冬剪)为主,此时树体养分回流,修剪对树体的刺激较小,也便于观察树体结构,夏季生长期可辅以摘心、扭梢等夏剪措施,辅助调控生长,促进花芽分化。
- 短截程度要适宜:短截过重,会刺激徒长,消耗大量养分;短截过轻,则促发分枝效果不明显,一般对延长枝和健壮枝进行中度短截,对弱枝可在饱满芽处重短截或回缩。
- 疏除与短截相结合:短截增加枝量,但也要及时疏除过密枝、病虫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,保证树体通风透光,集中养分供应给保留的结果母枝和生长枝。
- 平衡树势:注意主枝间、侧枝间、上下枝间的生长势平衡,对强枝适当重剪缓势,弱枝轻剪促势,使树体均衡生长。
“短截促发分枝,培养结果母枝”是山楂树修剪的核心技术,它贯穿于山楂树生长的各个时期,通过科学合理的短截,可以有效调控树体生长,优化枝类组成,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健壮的结果母枝,为山楂树的丰产、稳产、优质奠定坚实基础,果农朋友们在实践中应不断观察、灵活运用这一技术,让山楂树结出更多饱满的果实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