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,亲手种下一棵树苗,为家园增添一抹绿色,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不少人在植树时由于缺乏经验,常常会陷入一些“误区”,导致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要么生长不良,要么干脆枯死,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,也辜负了美好的初衷,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植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做法,帮助大家避开这些“坑”,让树苗能够茁壮成长。
选苗不当,“先天不足”
树苗是成活的基础,如果选苗不当,后期再怎么精心养护也事倍功半。
- 根系问题: 选择根系过于细弱、有机械损伤、严重干枯或已经腐烂的树苗,这样的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和养分。
- 规格与长势: 盲目追求大规格树苗,或选择树皮干裂、枝条萎蔫、芽点不饱满的“弱苗”、“僵苗”,这类树苗自身活力不足,抗逆性差。
- 品种不适: 未考虑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及树木的生长特性,盲目引进不适宜的树种,结果“水土不服”,难以存活。
避坑指南: 选择根系完整、须根发达、树干粗壮、无病虫害、芽体饱满的健壮树苗,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。
种植过深或过浅,“根基不稳”
这是植树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之一。
- 种植过深: 认为埋得越深越稳固,实际上树苗种植过深,会导致根部透气性差,土壤中的氧气不足,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,甚至引起根部腐烂,造成“闷死”。
- 种植过浅: 树苗根部暴露在地面或埋土过浅,容易被风吹倒,同时根系难以吸收深层水分,易受干旱影响,也不利于根系向下生长。
避坑指南: 种植深度应保持在原土痕(树苗苗干与根系的交界处)略深或与原土痕持平即可,对于有些需要防冻的树种,可适当深埋,但也要视情况而定,种植后可在树苗周围围一圈土埂,方便浇水。
填土不当,“板结不透气”
种植后的回填土直接关系到根系的生长环境。
- 使用生土或未腐熟的有机肥: 直接从深层挖出的生土板结,透气性差;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发酵会产生高温,烧伤根系,并可能吸引病虫害。
- 填土过实或过松: 填土时用力踩踏过实,会导致土壤板结,根系难以伸展;填土过松则土壤间隙过大,根系与土壤接触不紧密,难以固定和吸收水分。
避坑指南: 应使用疏松肥沃的熟土或改良土壤,可将表层土与适量腐熟的有机肥(如腐熟的农家肥、堆肥)混合均匀后回填,填土时应分层回填,边填土边轻轻提一下树苗,使根系舒展,并适当踩踏,确保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,但避免过度踩踏造成板结。
浇水不当,“要么淹死,要么渴死”
水是生命之源,但浇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树苗造成致命伤害。
- 浇水过多或积水: 种植后一次性浇水过多,或种植地排水不畅,导致土壤长时间积水,根系缺氧窒息,腐烂死亡。
- 浇水不足或过晚: 种植后没有及时浇水,或浇水次数不够,导致树苗因干旱而枯萎。
- 浇水方式不当: 只浇“半腰水”,即水没有渗透到根系主要分布层;或用高压水直接冲刷树干和根部,造成土壤流失和根系损伤。
避坑指南: 种植后应立即浇透“定根水”,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,之后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合理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,浇水应缓慢浇灌,直至水分渗透到根系层,对于干旱地区或新植树木,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,但也要避免积水。
忽视修剪与支撑,“负担过重或摇摇欲坠”
- 过度修剪或修剪不当: 为了追求“造型”或减少水分蒸发,过度修剪枝叶,甚至截干过度,导致树苗光合面积不足,难以恢复生长;或修剪时留下过大伤口,引发病虫害。
- 不及时设立支撑: 对于较大规格的树苗或易倒伏的树种,种植后不及时设立支撑架,树苗容易被风吹歪、摇晃,导致根系松动,影响成活。
避坑指南: 种植后可根据树苗情况进行适当修剪,主要是疏除过密枝、病虫枝、受伤枝,保留主枝和必要的侧枝,以减少水分蒸发,保持树体平衡,应及时设立稳固的支撑架,防止风吹倒伏,但支撑物不宜过紧,以免损伤树皮。
忽视后期养护,“种完就不管”
植树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后期养护至关重要。
- 不除草松土: 树苗周围杂草丛生,会与树苗争夺水分、养分和光照;土壤板结也不利于根系生长。
- 忽视病虫害防治: 树苗抵抗力较弱,易受病虫害侵袭,若不及时防治,可能导致树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。
避坑指南: 种植后要加强日常管理,及时清除杂草,并进行松土,增加土壤透气性,注意观察树苗生长状况,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。
植树造林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在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多一份细心,多一份科学,避开这些常见的“坑”,用正确的方法种下每一棵树苗,用心呵护它们成长,共同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增添更多绿意与生机,正确的种植和养护,才是树苗成活并茁壮成长的保障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