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野石隙、溪畔路边,常常能见到一丛丛纤细挺拔的草本植物,开着或粉或紫或白的小花,花瓣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,仿佛精心裁剪的罗裙,这便是“瞿麦”,一个带着古雅气息的名字,也是《诗经》里便已记载的古老植物。 石竹影里觅瞿麦**
“采采卷耳,不盈顷筐,嗟我怀人,寘彼周行。” 《诗经·周南·卷耳》中虽以卷耳起兴,却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与山野植物的亲密,而瞿麦,正是《诗经》中另一首《召南·摽有梅》所提及的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!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!”背后山野间常见的精灵,它更被《唐本草》明确记载为“疗痈疮排脓”,足见其在古代医药中的重要地位,其名“瞿麦”,一说“瞿”者,急促也,因其花枝向上,急切生长;一说“麦”者,因其叶片细长,颇似麦苗,故得此名。
瞿麦属石竹科,多年生草本,高约30至60厘米,茎直立,丛生,节部膨大,叶对生,线状披针形,如同翠绿的细剑,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它顶生的小花了,通常单生或数朵簇生于枝端,花色以粉红、紫红或白色为主,花瓣5枚,深裂成细长的瓣片,基部有细长的爪,宛如一位位身着罗裙、翩翩起舞的少女,又似繁星点点,散落在山野之间,花萼筒状,具5棱,宿存,果实为蒴果,长筒形,成熟后顶端开裂,种子细小,暗褐色。
瞿麦不仅形态秀美,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,它不择土壤,耐寒耐旱,常生于山坡草地、林缘、溪流旁或石缝中,即便环境贫瘠,也能顽强生长,默默绽放,这种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坚韧,正是它最动人的品格之一。
在传统医学中,瞿麦是一味常用的中药,其性寒,味苦,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,具有利尿通淋、破血通经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淋病、小便不利、水肿、经闭、痈肿、目赤障翳等症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中品,言其“主关格癃结,小便不通,出刺,决痈肿,明目去翳,破胎子下闭血”,可见古人对它的药用价值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,在一些中药方剂中,仍能见到瞿麦的身影,它以其独特的药效,守护着人类的健康。
瞿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,在园林景观中,它也是不错的地被植物或花境材料,其花期较长,花色淡雅,丛植于路边、坡地或岩石园中,能增添一份野趣和自然之美,它对于一些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,在生态修复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。
当我们漫步于山野之间,有幸与瞿麦相遇时,不妨停下脚步,细细观赏这朵小小的“山野之花”,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,也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,却以其质朴无华的外表、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价值,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喜爱,它静静地生长在石缝中,绽放于溪畔边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,提醒着我们,生命之美,在于内在的力量与奉献的精神。
瞿麦,这《诗经》里的古老歌谣,这山野间的坚韧精灵,它以其独特的方式,装点着世界,也滋养着生命,让我们记住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在石竹影里,感受瞿麦那穿越时空的芬芳与力量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