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扇豆,因其花朵形似小巧玲珑的羽扇,又常被赋予“鲁冰花”这样充满诗意的别称,在园艺爱好者和花卉栽培者中颇受欢迎,它不仅花色丰富,形态优美,更常被赋予母爱、奉献的象征意义,要培育出健壮的羽扇豆幼苗,苗期的管理至关重要,适当的遮阴是许多新手容易忽略,却又对幼苗生长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环节。
为何羽扇豆苗期需要遮阴?
羽扇豆原产于北美等地,多生长在开阔的草原或林缘地带,其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幼苗,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着多变的光照条件,虽然羽扇豆成年植株通常喜欢充足的光照,能够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,促进开花结实,但苗期的幼苗却如同人类的婴儿,体质较为娇嫩,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,此时过强的光照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:
- 防止强光灼伤:夏季或春秋季的强烈直射光,尤其是中午前后的“毒日头”,其紫外线和高温容易灼伤羽扇豆幼苗娇嫩的叶片和茎秆,表现为叶片边缘失绿、发黄、焦枯,甚至出现白色或褐色的灼伤斑块,严重时会导致整株萎蔫死亡。
- 减少水分蒸发,防止徒长:强光会显著增加苗床或育苗容器内的温度和水分蒸发速率,如果水分供应不及时,幼苗容易因失水过多而出现萎蔫,相反,如果在高温强光下浇水过于频繁,又可能导致土壤湿度过大,引发根系缺氧腐烂,为了应对强光和高温,幼苗可能会过度生长茎秆,导致节间拉长、叶片细薄、色泽浅淡,形成“高脚苗”或“徒长苗”,影响植株后期的抗倒伏能力和开花质量。
- 缓解高温胁迫:羽扇豆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在15℃-25℃之间,当温度过高(尤其是超过30℃)时,幼苗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,呼吸作用增强,消耗大量养分,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,遮阴可以有效降低苗床温度,为幼苗创造一个相对凉爽舒适的生长环境。
如何科学进行苗期遮阴?
羽扇豆苗期的遮阴并非意味着完全黑暗,而是要提供一个适度柔和、散射光充足的环境,遮阴的措施需要根据季节、天气状况、育苗场地以及幼苗的实际生长状态来灵活调整。
-
遮阴时间:
- 主要遮阴时段:通常在春末、夏季以及初秋光照强烈、气温较高的时段,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时间需要进行重点遮阴。
- 阴雨天或光照不足时:应及时去除遮阴物,让幼苗充分接受散射光,避免因光照不足导致徒长。
- 幼苗生长阶段:一般从子叶完全展开后,真叶开始长出时,就需要开始注意遮阴,直到幼苗长至4-6片真叶,植株明显健壮,根系较为发达后,可逐渐减少遮阴时间,直至完全适应全光照。
-
遮阴材料与方法:
- 遮阳网: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遮阴材料,根据当地光照强度和温度,选择合适遮光率的遮阳网,一般以30%-50%遮光率为宜,可将遮阳网直接搭建在育苗床上方,高度以50-80厘米为宜,既保证遮阴效果,又有利于通风。
- 利用自然遮阴:如果是在庭院或树荫下育苗,可巧妙利用现有树木的遮阴效果,但需注意避免树木根系竞争养分,以及防止落叶压伤幼苗。
- 简易遮阴棚:对于少量育苗,可以用竹条、铁丝等弯拱形支架,覆盖上遮阳网或旧纱布、无纺布等材料,制作简易遮阴棚。
-
观察与管理:
- 密切观察幼苗状态:如果幼苗叶片出现暗淡无光、下垂萎蔫,可能是遮阴过度;如果叶片边缘焦枯、发黄,则是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的信号,需及时调整遮阴措施。
- 逐渐适应(炼苗):当幼苗长至一定大小,需要移除遮阴网或逐渐延长光照时间时,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最初每天上午或下午让幼苗接受1-2小时直射光,之后逐渐增加时间,使其慢慢适应强光环境,避免“见光死”。
羽扇豆(鲁冰花)苗期的遮阴是一项细致且重要的工作,它如同为娇嫩的“天使翅膀”撑起第一片荫凉,能够有效防止强光灼伤、缓解高温胁迫、促进幼苗健壮生长,为后期的旺盛生长和绚丽开花打下坚实的基础,育苗者需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掌握遮阴的时间、强度和方法,用心呵护这些充满希望的幼苗,静待它们在未来绽放出如鲁冰花般灿烂而坚韧的光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