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堤春晓的千年绝唱
扬州的春天,总绕不开一树琼花,它不是牡丹的雍容,不是桃李的烂漫,却以“无双亭下琼花树,一夜春风玉满枝”的姿态,在千年时光里,写就了一部关于传奇与坚守的史诗。
琼花之名,始于隋唐,盛于两宋,是古人心中“天下无双”的奇花,隋炀帝为赏琼花,开凿运河,龙舟千里直下扬州;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,筑“无双亭”,只为“琼花世无伦”;就连金兵南下,第一件事便是砍尽琼花,偏它在废墟中又抽出新芽——这花,仿佛天生带着一股执拗的灵气,与扬州的兴衰同呼吸,共命运。
初见琼花,总以为是雪落枝头,春末夏初,它才肯姗姗来迟:大如手掌的白色花瓣,簇拥着淡黄的花蕊,层层叠叠,像少女的裙裾,又像初冬的薄雪,凑近细看,每朵小花都由八片萼片、一枚雌蕊、数枚雄蕊组成,外层花瓣大而舒展,内层小花细密如星,仿佛是造物主用最温柔的笔触,在枝头画了一幅工笔细描,最奇的是它的香——不似玫瑰的浓烈,也不似茉莉的清甜,而是一种清幽的冷香,风一吹,便漫过隋堤,漫过瘦西湖,漫过整个扬州的街巷,让人想起“琼花玉叶”的旧梦,又想起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的清寂。
一树风华,几度枯荣
琼花的传奇,不止于姿容,更在于它的“倔强”,历史上,它曾三次“枯而复生”。
第一次是金兵南下,琼花被毁,传说第二年春天,废墟中竟又长出新苗,且花开更盛;第二次是元末战乱,琼花再次绝迹,直到明初,扬州知府吴敏才在民间寻得旧种,重新栽种;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侵占扬州,琼花被砍成枯枝,可在胜利后的第二年,它又奇迹般地抽出新芽,开满了枝头。
扬州人常说:“琼花是扬州的魂,只要扬州在,琼花就不会绝。”这魂,是坚韧,是不屈,是历经千年风霜,依然不肯低头的傲骨,瘦西湖的“琼花岛”上,那株最老的琼花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枝干遒劲,花繁叶茂,每年春天,依旧吸引无数人前来“寻花”——他们寻的,不只是一朵花,更是一段历史,一种精神。
春末的约定,与君共赏
琼花的花期很短,只有二十天左右,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,像一场短暂的春梦,可扬州人却年年守着这场梦,从立春就开始盼,盼着春风吹绿隋堤的柳丝,盼着雨水打湿瘦西湖的水波,盼着那树“琼花玉树”再次绽放。
老扬州人赏琼花,最爱去“无双亭”,坐在亭中,看琼花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,听风吹过花枝的沙沙声,仿佛能听见隋炀帝的叹息,听见欧阳修的诗吟,听见扬州千年的烟火气,年轻人则偏爱在琼花树下拍照,把白色的花瓣别在发间,让花香染衣襟,他们说:“要和琼花合个影,把扬州的春天带走。”
一树琼花,半城春色
琼花早已成为扬州的市花,是这座古城最鲜明的符号,它不像牡丹那样富贵逼人,也不像梅花那样孤高自傲,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用千年的花期,讲述着扬州的故事。
若你有机会在春末去扬州,一定要去看看琼花,它或许没有想象中惊艳,却一定会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——关于美,关于坚守,关于那些历经时光淘洗,依然闪闪发光的东西。
毕竟,能在一座城市里,遇见一树“天下无双”的花,本身就是一场难得的缘分,就像扬州的春天,因琼花而格外动人;而琼花,也因扬州,有了千年的灵魂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