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识柿,是在童年的故乡,村口那棵高大的柿树,是孩子们眼中的“神树”,春日里,它抽出新绿,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,像一把把小扇子,扇走夏日的燥热,到了夏天,枝叶愈发繁茂,浓得化不开的绿荫下,是我们嬉戏的乐园,而最令人期待的,莫过于深秋,当第一片叶子染上金黄,柿树便开始悄悄酝酿它的甜蜜,起初,柿子是青涩的,硬邦邦的,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,挂在枝头,引得我们垂涎欲滴,却又不敢轻易触碰,那青涩的滋味,是童年最深刻的味觉记忆之一。
我们总会耐心地等待,等待秋风的吹拂,等待阳光的亲吻,渐渐地,青涩的果实开始泛黄,继而染上橙红,最后变得红彤彤、软糯糯,像一个个饱满的小太阳,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,这时,大人们便会拿着长长的竹竿,小心翼翼地采摘下熟透的柿子,那“啪嗒”一声,柿子离开枝头的声响,是我们心中最动听的秋日交响乐。
刚摘下的柿子,有时带着一丝涩味,奶奶总有办法让它变得甘甜,她会把柿子与苹果、梨一同放入密封的坛子中,用不了几天,柿子便“脱涩”成功,变得通体晶莹,软糯如蜜,轻轻撕开薄薄的果皮,露出橙红色的果肉,汁水欲滴,咬上一口,那股清甜便瞬间在舌尖绽放,顺着喉咙滑入心底,温暖了整个秋天,除了直接食用,奶奶还会把柿子做成柿饼,削皮、晾晒、揉捏、挂霜……一道道繁琐的工序,蕴含着奶奶对孙辈深深的爱,晾晒好的柿饼,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柿霜,洁白如雪,果肉软糯香甜,是冬日里最受欢迎的零食,也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“乡味”。
柿,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承载着故乡的记忆和亲情的温暖,每当秋风起,柿红时,我总会想起故乡的老柿树,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,想起那满树的“小灯笼”和满口的甜蜜,那味道,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,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对故土深深的眷恋。
身在异乡,市场上也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柿子,却总也寻不到记忆中的那份独特滋味,或许,那 missing 的味道,正是故乡的阳光、故乡的土壤、故乡的亲情,共同酿成的“乡愁”吧,柿,这枚小小的果实,以其甘甜与温润,在岁月的长河中,始终散发着迷人的光芒,提醒着我们,无论走多远,心中总有一抹熟悉的甜,那是家的味道,是根的所在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