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。”当杜甫的诗句在耳畔回响,那抹温柔的鹅黄便穿越千年时光,悄然浮现于堂前阶下,萱草,这株被古人赋予“忘忧”之名的草木,不仅是庭院中的风景,更是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情感密码,承载着母爱的深沉与游子的乡愁。
萱草的美,是素净而坚韧的,它不似牡丹那般雍容华贵,也没有梅花的傲雪凌霜,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骨,细长的叶片,如碧绿的剑鞘,丛生于短缩的根茎之上,向四周舒展,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,从春末到夏秋,纤细的花莛从叶丛中高高挺起,托起一朵朵漏斗形的花朵,那花瓣是淡淡的鹅黄色,或娇嫩含羞,或舒展大方,有的花瓣边缘还带着微微的波褶,如同少女的裙裾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清晨,带着露珠的花朵更显清新,阳光透过花瓣,将那份柔和的黄晕洒向大地;傍晚,余晖映照下的萱草,又平添了几分静谧与温柔,它不争春,不抢夏,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,安静地绽放,用最朴素的语言,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坚韧。
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。”古时,当游子即将远行,母亲会在堂前种下萱草,希望它能化解儿子的忧愁,也寄托着自己对远方游子的无尽思念,萱草又得名“忘忧草”,成为了母亲的象征,唐代诗人孟郊在《游子吟》中写道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”那密密缝制的衣衫里,何尝不是浸满了母亲如萱草般的深情与牵挂?萱草的花语,便是“忘忧”、“母爱”、“隐藏的爱”,它不像玫瑰那般热烈直白,却如母爱一般,深沉、内敛,润物无声,每一次凝视堂前的萱草,便是母亲对游子无声的呼唤,提醒着无论走多远,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,母爱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。
萱草的“忘忧”,并非逃避现实的麻醉剂,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智慧与豁达,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所困扰,焦虑、迷茫如影随形,若能寻一处角落,种几株萱草,看它们在阳光下静静生长,在风雨中挺立身姿,或许便能从中汲取到一份力量,萱草不畏烈日,不惧风雨,总能顽强地绽放,它教会我们,生活中的忧愁在所难免,但只要像萱草一样,保持内心的坚韧与乐观,便能“忘却”烦恼,拥抱阳光,这份“忘忧”,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调适,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。
萱草已遍布大江南北,无论是在乡间田野,还是在城市公园,亦或在寻常百姓家的庭院里,都能看到它那熟悉的身影,它依旧静静地绽放着,用那抹温暖的鹅黄,装点着我们的生活,也温暖着我们的心灵,它是母亲手中未织完的布,是游子心中难忘的家,是岁月长河里永不褪色的温柔记忆。
下一次,当你看到萱草时,不妨停下脚步,细细品味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,或许,你也能从这株“忘忧草”中,读出生活的真谛,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、深沉而温暖的爱与力量,萱草不语,却道尽了世间所有的温柔与牵挂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