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兰,这名字便携了早春的清气,悄然从古籍墨痕间走到山野幽谷之间,她不似牡丹那般艳压群芳,亦无梅花的凌寒傲世之姿,只以一缕幽香,在料峭春寒中,织就一袭淡雅的梦。
春兰多生于深山幽谷,背阴朝阳,与清泉顽石为伴,她的根,默默扎于腐殖质丰厚的土壤,汲取着大地最深沉的滋养;她的叶,修长而柔韧,如碧玉雕就的剑,丛生于一隅,不蔓不枝,四季常青,即便在万物凋零的冬季,也自有一股苍劲与生机,那叶色,或浓绿如墨,或青翠如洗,间或有银色的条纹蜿蜒其间,更添几分清雅与神秘。
待到春风拂过,冰雪消融,便是春兰盛放的时节,一葶一花,悄然从叶丛中挺出,亭亭玉立,宛如一位位隐居的佳人,羞涩而从容,那花苞,起初如米粒大小,包裹着淡淡的绿意,渐渐膨大,便有隐隐的香气溢出,待到花瓣徐徐展开,便露出了她清丽的容颜,外层三瓣,呈长卵形或披针形,色泽多为黄绿、浅绿或嫩绿,间有紫晕,线条流畅而柔和,瓣尖略尖或收钝,不事张扬,却自有一股端庄之气,内层两瓣捧心,或呈蚌壳状,或圆如龙眼,巧妙地拱卫着中央的蕊柱与唇瓣,那唇瓣,是春兰的点睛之笔,通常洁白如雪,上缀紫红色或赭色的斑点、斑块,有的如巧笑嫣然的唇,有的如翩跹起舞的蝶,形态各异,风姿绰约,整个花朵,结构精巧,色彩和谐,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,清丽脱俗,不染纤尘。
最令人沉醉的,莫过于春兰的香气,那香气,并非浓烈扑鼻,而是清幽、淡雅、持久,如丝如缕,若有若无,需静心细品,方能体会其妙,初闻时,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,似山间晨露,又似雨后竹林;再闻之,便觉幽香远溢,沁人心脾,仿佛能洗涤尘世的浮躁与喧嚣,古人云“兰之香,一缕入魂”,诚不我欺,这香气,是春兰的灵魂,是她生于幽谷而不孤傲的品格写照。
自古以来,春兰便是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,孔子曾云:“芝兰生于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谓穷困而改节。”将兰之德与君子之品相提并论,赋予了春兰深厚的文化内涵,屈原在《离骚》中多次以兰自喻,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,表达其高洁的志向与不屈的气节,画家们也乐于以春兰入画,寥寥数笔,便勾勒出她的清雅与风骨,寄托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春兰,早已超越了花卉本身,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一种精神寄托。
春兰已从深山幽谷走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人们装点生活、陶冶情操的雅物,无论环境如何变迁,春兰那份淡泊、清雅、坚韧的品性,却从未改变,她不与百花争艳,只在自己的季节里,静静绽放,一缕幽香,足以慰藉心灵。
春兰,她是早春的信使,是幽谷的精灵,是君子之风,她以无声的语言,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高洁,愿我们都能如春兰一般,于喧嚣尘世中,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泊,于无人知晓处,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芬芳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