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记忆深处,总有一簇光,温暖而明亮,那是花烛的光芒。它不似电灯那般冷峻,也不似烛台那般张扬,它带着一丝古典的雅致,一抹温馨的柔情,在时光的长河中,静静燃烧,照亮了多少重要的时刻,也温暖了多少游子的梦
admin 2025-11-14 阅读:4 评论:0“花烛”,二字便自带诗意。“花”是它的容颜,或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,或描绘着色彩斑斓的吉祥图案,烛身红艳,烛花璀璨,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“烛”是它的灵魂,默默燃烧,用自己的一腔热忱,驱散黑暗,带来光明与希望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花烛更有着特殊的寓意,它是新婚之夜的见证,是“洞房花烛夜”浪漫与喜悦的象征,两支红烛并燃,照亮了新人含羞的脸庞,也照亮了他们未来相濡以沫的人生路。
犹记儿时,逢年过节,家中总要点起花烛,除夕之夜,长辈们会将花烛郑重地点燃,置于厅堂的神龛前,或是餐桌的中央,跳动的烛光,映照着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,也映照出满桌丰盛的年菜,我们这些孩子,总会好奇地凑上前,盯着那渐渐燃短的烛芯,看它如何一滴一滴地淌下烛泪,凝固成美丽的模样,长辈们会说,这烛泪是“喜泪”,是吉祥的征兆,那时的花烛,不仅仅是照明,更是团圆的信号,是幸福的具象化,它的光芒,驱散了冬日的严寒,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。
及至年岁稍长,读到了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诗句,对花烛又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愫,那跳动的火焰,仿佛连接着远方的思念,将游子的牵挂与家人的期盼,一同熔铸在这温暖的光晕之中,无论是寒窗苦读的夜晚,还是独自在外的孤寂时刻,一想起家中或许也曾有这样一盏花烛,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慰藉,它像一位沉默的老友,静静地陪伴,无声地倾听,用它的光芒,照亮了前行的路,也温暖了疲惫的灵魂。
电灯早已普及,花烛也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的照明舞台,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,或是那些坚守着传统习俗的人家中,花烛依然会闪亮登场,当一对新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,当洞房内的花烛再次点燃,那熟悉的温暖与明亮,便跨越了时空,将千年的浪漫与祝福传递下去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烛光,更是对爱情的忠贞,对家庭的期许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花烛,它燃烧自己,照亮他人,它的光,是喜庆的光,是团圆的光,是希望的光,也是传承的光,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,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,一种情感的寄托,在岁月的长河中,那一簇簇花烛的光芒,将永远温暖着我们的记忆,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,它见证了无数人生的悲欢离合,也承载了无数美好的祈愿与梦想,生生不息,熠熠生辉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