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豫东平原的腹地,兰考,这片曾饱受风沙、盐碱、内涝“三害”侵扰的土地,因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树木——泡桐,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,兰考泡桐,早已超越了一种树木的范畴,它成为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象征,是生态治理的绿色丰碑,更是乡村振兴的“致富密码”。
回望上世纪六十年代,兰考大地黄沙漫漫,遮天蔽日,盐碱地白花花的片片荒芜,内涝过后更是满目疮痍,人民生活困苦,未来一片迷茫,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,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,踏上了治理“三害”的艰辛征程,他深入调研,发现泡桐具有耐旱、耐盐碱、生长快、根系发达、固沙改土的特性,是治理“三害”的“先锋树种”。“贴了膏药扎了针”(翻压淤泥平整沙丘,再种上耐旱的草木和泡桐)的治沙策略在兰考大地全面铺开,一棵棵稚嫩的泡桐苗,被兰考人民亲手栽下,它们像忠诚的卫士,牢牢地锁住了流动的沙丘,改善了土壤结构,为兰考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焦裕禄同志虽英年早逝,但他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,如今已枝繁叶茂,成为兰考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,时刻诉说着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。
时光荏苒,岁月流转,如今的兰考,昔日的黄沙地已变成绿洲,泡桐已遍布田间地头、村庄院落,形成了“兰考泡桐甲天下”的美誉,这些泡桐,不仅是生态的守护者,更成为了兰考人民奔向小康的“摇钱树”,兰考人民依托丰富的泡桐资源,大力发展板材加工、乐器制造等产业,从最初简单的板材加工,到如今精细化的家具、高档乐器(如兰考生产的古琴、吉他等已远销国内外)生产,泡桐产业链不断延伸,附加值不断提升。“一棵泡桐树,致富一家人”在兰考已不再是梦想,泡木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带动了无数就业岗位,让兰考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兰考泡桐,见证了兰考从“苦甲天下”到“幸福花开”的华丽蝶变,它用坚韧的根系,锁住了风沙,涵养了水土;它用挺拔的身姿,守护了家园,净化了空气;它用宝贵的木材,点燃了希望,富裕了乡梓,漫步兰考,泡桐花开时,紫云如盖,香气弥漫;泡桐叶茂时,绿荫如盖,清凉宜人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。
兰考泡桐,这棵曾经饱含泪水的“救命树”,如今已枝繁叶茂,硕果累累,它不仅是兰考的绿色名片,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,它所承载的艰苦奋斗、科学求实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,将继续激励着兰考人民,乃至全国人民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书写更多更加辉煌的篇章,桐香漫卷处,兰考新篇开,这泡桐的故事,还在继续,这绿色的传奇,必将更加精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