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葵,这夏日里最常见的篱墙过客,自古便带着一股质朴而热烈的野性美,它不像牡丹那般雍容华贵,也不似茉莉那般幽香馥郁,却以挺拔的身姿、绚烂的色彩,在炎炎夏日里,绘就一幅幅流动的锦绣画卷,吟唱一首首质朴而动人的田园诗篇。
初识蜀葵,往往是在乡间的小径旁,或是老宅的篱笆边,它们不知何时从土里钻出,便一节节拔高,仿佛有无穷的精力,修长的茎秆直立挺拔,密被刚毛,如战士般坚韧,即使风雨来袭,也鲜有折腰,叶片掌状,深绿而粗糙,边缘有锯齿,透着一股不加修饰的粗犷之美,与茎秆的刚毅相映成趣,共同构筑起蜀葵不屈的风骨。
最令人心动的,莫过于蜀葵的花朵,它们总自下而上,次第开放,仿佛一支支蓄势待发的彩笔,将夏日的单调一一点染,花期漫长,从仲春一直绵延至盛夏,仿佛要在这炎炎季节里,倾尽所有色彩与热情,花朵硕大,单瓣或重瓣,花瓣如丝绒般细腻,色泽更是丰富至极:热烈似火的朱红,明艳如霞的粉红,高贵典雅的紫罗兰,纯净无瑕的雪白,还有鹅黄、淡紫……姹紫嫣红,争奇斗艳,远远望去,宛如一条锦绣的绸带,缠绕在篱墙屋角,煞是壮观,微风拂过,花枝摇曳,花香虽不浓烈,却带着一股清甜的泥土气息,沁人心脾。
蜀葵的美,不仅在于其外在的绚烂,更在于其内在的品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,它生命力顽强,不择土壤,不畏干旱,自播繁衍, wherever there is earth, it can take root and thrive. 这种随遇而安、坚韧不拔的品格,恰如劳动人民朴实无华、乐观向上的精神,古人对蜀葵也青睐有加,称其为“蜀其花,似木槿而高大”,更有诗云:“眼前无奈蜀葵何,浅紫深红数百窠,能共牡丹争几许,得人嫌处只缘多!”道出了其花期长、数量多的特点,却也反衬出其不畏强权、竞相开放的勇敢。
在古代,蜀葵还有“大熟记”之称,因其花期与麦收相近,农人常以其花开情况判断年景丰歉,寄托了对丰收的期盼,蜀葵的根、叶、花皆可入药,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更彰显其实用价值,它不像那些名贵花卉那样娇贵,却以一身本领,默默奉献,为人们带来健康与美丽。
蜀葵或许已不再是庭院中的主角,但它依然在城市的角落、乡间的田埂上,倔强地生长、绽放,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装点着夏天的风景,也温暖着行人的目光,每当看到那一丛丛挺拔的身影,那一簇簇绚烂的花朵,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亲切。
蜀葵,这夏日篱墙上的锦绣诗行,以其质朴、坚韧、绚烂,书写着生命的华彩,它不与群芳争春,却在夏日独领风骚,用最热烈的方式,诠释着生命的美好与力量,它是一首流动的诗,一幅立体的画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,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