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果树栽培管理中,对于生长过旺、成花困难的树体,环剥是一项重要的促花技术,通过适时、适度地对旺树进行环剥,可以有效暂时阻碍养分向下运输,累积于环剥口上方,从而促进花芽分化,为来年的丰产奠定基础,环剥并非“万能药”,操作不当反而会削弱树势,甚至导致死树,因此掌握正确的环剥技巧至关重要。
何为果树环剥?为何要对旺树环剥?
果树环剥,顾名思义,就是在果树主干或主枝上,用锋利的刀具剥掉一圈树皮,露出木质部,其核心原理是中断韧皮部有机营养(主要是碳水化合物)的向下运输,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在环剥口上方积累,提高细胞液浓度,从而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器发育,同时也能抑制营养生长,缓和树势。
对于生长势过旺、枝条徒长、花量少或不结果的幼树、旺树,环剥是一种有效的控旺促花手段,它能将树体的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(长枝、长叶)向生殖生长(开花、结果)转化。
环剥的关键技巧与时期
-
选择适宜的环剥对象:
- 树势: 仅适用于生长特别旺盛、徒长现象明显、难成花的树,对于弱树、老树、病树或处于严重胁迫下的树,严禁环剥,以免加速树体衰亡。
- 部位: 主要在主干或骨干枝上进行,幼树可在主干上进行,大树宜在主枝或侧枝上进行,避免在辅养枝上环剥,以免影响整体树势。
-
把握最佳环剥时期:
- 主要时期: 花芽生理分化期前或新梢旺长期,具体时间因树种和地区而异,苹果、梨等果树多在春季萌芽后至新梢迅速生长期(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),或花芽分化临界期前进行,此时环剥,促花效果显著。
- 避免时期: 花期、幼果期(易导致落果)、果实迅速膨大期(影响果实发育)、晚秋(伤口不易愈合,易受冻害)以及恶劣天气(如高温、干旱、多雨)时不宜环剥。
-
掌握规范的环剥方法:
- 宽度: 这是环剥成功的核心,一般环剥宽度为被剥枝干直径的1/10左右,直径5厘米的枝干,环剥宽度约0.5厘米,过窄效果不佳,过宽则伤口难以愈合,易引起流胶、腐烂,甚至导致枝干枯死。
- 深度: 以切断韧皮部,不伤及木质部为原则,剥得太浅,效果差;剥得太深,伤及木质部,会影响水分和矿质营养的运输,对树势影响过大。
- 切口: 上、下切口要平滑整齐,无毛茬,以利于伤口愈合,环剥口呈闭合的环形,不能有断口。
-
环剥后的管理:
- 保护伤口: 环剥后,立即用塑料薄膜或伤愈剂涂抹环剥口,并用薄膜包扎,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,促进愈伤组织形成,对于较宽的环剥口,也可用黑色塑料布包扎,既保湿又遮光。
- 加强肥水: 环剥后,树体上部养分积累,但根系生长可能受到一定影响,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,特别是磷钾肥,以增强树势,促进伤口愈合。
- 抹芽除萌: 环剥口上方易萌发大量新梢,应及时抹除,减少养分消耗,避免“树上长树”。
- 病虫害防治: 环剥削弱了树体局部生长势,要注意观察,及时防治病虫害。
环剥的注意事项与风险规避
- 严格控树: 环剥是“双刃剑”,仅对特定旺树有效,不可滥用。
- 一次不宜过多: 同一株树上一次环剥部位不宜过多,以免造成过度削弱。
- 观察反应: 环剥后要密切观察树体反应,如发现叶片黄化、生长异常,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,如环剥口包扎、加强肥水等。
- 长期效果: 环剥主要是促进花芽分化,不能替代常规的土肥水管理、修剪等综合栽培措施,丰产仍需建立在健壮的树势基础上。
果树环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促花管理措施,果农朋友们在实践中,必须充分了解果树的生长习性,准确判断树势,严格掌握环剥的时期、方法和强度,并加强后续管理,才能达到“控旺促花、丰产稳产”的目的,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,科学管理,精准操作,才能让环剥技术真正成为果树增产的助力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