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美人,这名字便是一曲悲歌,一阕哀词,它不是庭院中常见的繁花,而是从历史的尘埃中、从英雄的末路里、从文人的血泪中生长出来的,带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,一种深入骨髓的悲,它美得凄艳,美得决绝,美得让人心碎。
这花,总与“霸王别姬”的悲壮故事紧密相连,相传,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,四面楚歌,美人虞姬帐中独舞,为解项羽之忧,亦为断其念想,拔剑自刎,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,来年便开出了如血般殷红的花朵,后人称之为“虞美人”,每一朵虞美人,都仿佛是虞姬化身的精灵,那舒展的花瓣,是她飞扬的裙裾;那纤细的花茎,是她柔弱的身姿;那殷红的花色,是她未干的血泪,它成了英雄末路的见证,成了红颜薄命的象征,带着一种宿命的悲怆。
虞美人的美,是极致的,也是短暂的,它不像牡丹那般雍容华贵,也不像菊花那般傲霜斗雪,它的美,是一种清丽脱俗的美,带着江南烟雨的朦胧,带着楚地风月的婉约,这份美丽如此脆弱,花期如此短暂,仿佛朝露,仿佛春雪,转瞬即逝,这短暂的生命,恰恰映衬了那份悲情的深刻,它用尽全身力气绽放,只为在最美的时刻,将那份凄美与决绝展现给世界,然后便悄然凋零,不留痕迹,只余下无尽的怅惘。
而将虞美人真正推向千古绝唱的,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,这位“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”的亡国之君,在国破家亡、沦为阶下囚之后,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、对往事的无限追忆、对人生的无限感慨,都倾注在了这词牌名与词作之中。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,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这不再是单纯的咏物,而是以虞美人之名,抒发亡国之痛、身世之悲,词中的虞美人,已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朵,更是李煜心中那永不磨灭的故国形象,是他无法摆脱的梦魇与深情,从此,虞美人便与“愁”字紧密相连,成了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最佳注脚。
虞美人依旧在春风中摇曳,或在田埂,或在荒野,它不再仅仅是历史的符号,也不再仅仅是文人笔下的愁绪,它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启示,告诉我们美丽与哀愁总是相伴相生,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是否绽放过属于自己的光彩,它用那短暂而绚烂的生命,诉说着千年的爱恨情仇,见证着历史的兴衰更迭。
每当春风拂过,看到那一片片如血的虞美人,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悲凉,那不仅仅是一朵花,那是千年时光的沉淀,是无数悲欢离合的凝聚,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,关于美、关于爱、关于别离、关于永恒的绝唱,虞美人,你以你的生命,诠释了何为“凄美”,何为“永恒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