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庭院里,爸爸扛来一把小铁锹,对着五岁的儿子小明说:“小明,咱们今天来给院子里新买的小树苗安个家,你来负责挖树坑好不好?”小明一听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像两颗闪亮的星星,他用力地点点头,小胸脯挺得高高的:“好呀好呀!我要挖一个最大的坑!”
这“挖树坑”的提议,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爸爸精心设计的一堂“生活实践课”,它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“掌握力度”与“体验劳动快乐”两大宝贵的人生初体验。
掌握力度:小手掌里的大学问
起初,小明对“力度”这个词一无所知,他抢过小铁锹,像个小勇士一样,用尽全身力气往土里戳,结果不是把铁锹卡住,就是把土甩得四处都是,小脸蛋憋得通红,坑却只浅浅的一层,爸爸没有责备,而是蹲下身,握住小明的小手,温和地说:“小明,挖坑不是用蛮力的哦,你看,要先把铁锹尖对准土,然后用脚踩在铁锹的平台上,轻轻往下压,等铁锹吃进土里了,再用手把柄往身边一扳,土就松动了。”
爸爸一边说,一边示范,小明学着爸爸的样子,调整着用力的角度和幅度,他发现,当自己用巧劲时,铁锹果然听话多了,泥土也更容易被挖起来,他开始尝试控制手臂的力量,时而轻一点,时而又借着身体的重量往下压,坑,一点点变深,小手的力气也仿佛越用越“精准”,这个过程,小明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,更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“力度”的含义——不是越大越好,而是恰到好处,这种对“度”的感知,将是他未来学习、生活中受用无穷的财富。
体验劳动快乐:汗水浇灌出的成就感
随着坑的深度逐渐达到要求,小明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,小脸上也沾上了些许泥土,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,他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沉浸在这项“工作”中,一铲一铲,有条不紊。
“爸爸,你看!这个坑够深了吧?”小明兴奋地喊道。 “嗯,很棒!小明真是个厉害的小园丁!”爸爸竖起了大拇指。
听到表扬,小明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,他知道,这个坑是他一铲一铲挖出来的,每一份汗水都浇灌着即将到来的希望,当树苗被稳稳地放入坑中,小明和爸爸一起填土、浇水,他小心翼翼地扶着树苗,仿佛在呵护一个新生命。
那一刻,小明没有说话,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特别的光芒——那是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件事后,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满足感,这就是劳动的快乐!它不是物质的奖励,而是付出后得到的精神馈赠,是亲手创造价值的喜悦,这种快乐,能够滋养孩子的自信心,让他明白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的道理,懂得尊重劳动,珍惜成果。
让孩子挖树坑,远不止是种下一棵树那么简单,它是在孩子心中播撒下“知行合一”的种子,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,在体验中成长,当小手紧握铁锹,当汗水滴落泥土,当小树苗迎风摇曳,孩子收获的,不仅是对“力度”的掌握,更是对劳动价值的认知,那份亲手创造的快乐,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底色,激励他未来勇敢地面对更多的“挑战”,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更广阔的世界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