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传承:三代人的种树情缘
春风拂面,又是一个植树节,在村东头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边,年过七旬的李老汉正佝偻着背,小心翼翼地给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苗培土,他的身旁,是已经五十出头、头发略见花白的儿子李建国,正拿着铁锹,稳稳地挖着下一个树坑,而在李建国不远处,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——李老汉的孙子李小宝,正提着小水桶,一摇一晃地给旁边的树苗浇水,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,这看似平凡的一幕,却是李家“绿色传承”的生动写照,是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种树接力。
第一棒:爷爷的“绿色梦”——从一棵树到一片林
李老汉的童年,记忆里是黄沙漫天、水土流失的贫瘠土地,那时,村里“种树难,护树更难”,一场大风就能刮走不少庄稼,爷爷常对年幼的李老汉说:“人活一世,不能只顾眼前,得给子孙后代留点绿荫啊!”这句话,像一颗种子,深深埋在了李老汉心里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地,也吹动了李老汉心中的那颗种子,他承包了几亩荒坡,咬着牙开始了他的“种树计划”,那时的他,正值壮年,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、铁锹上山,挖坑、栽苗、浇水、除草,一干就是一整天,汗水浸透了衣衫,双手磨出了厚茧,但他从未放弃,他不懂什么高深的林业知识,就跟着村里的老把式学,什么树种耐旱,什么时节栽种成活率高,他都一点点摸索、实践。
从最初几棵歪歪扭扭的小树苗,到后来成片的杨树、柳树、槐树,李老汉用青春和汗水,硬是在荒坡上“绣”出了一片绿,这片林子,不仅改善了小气候,减少了水土流失,还成了他家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,每当看到林子里的鸟儿鸣叫、枝繁叶茂,李老汉就会想起爷爷的话,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,他常说:“树是有灵性的,你对它好,它就给你回报,这片林子,就是我给子孙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。”这第一棒,李老汉跑得踏实而坚定,他用双手诠释了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的真谛,也为李家的绿色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第二棒:爸爸的“绿色路”——从守护到科学
李建国是看着这片林子长大的,小时候,他跟着父亲一起种树、护树,对这片绿色有着深厚的感情,长大后,他走出农村,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,也看到了外面世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,当父亲年纪渐大,种树护树力不从心时,李建国毅然决定回到家乡,接过了父亲手中的“接力棒”。
与父亲不同,李建国受过更好的教育,他懂得科学种树的重要性,他不再像父亲那样只凭经验,而是主动查阅资料,请教林业专家,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树种,如经济价值较高的核桃、板栗,以及生态效益好的侧柏、油松等,他开始对林子进行精细化管理,合理修剪、科学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。
在李建国的努力下,家里的林子面积扩大了,树种也更丰富了,他不仅守护着父亲留下的“绿色基业”,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活力,他尝试林下种植、养殖,发展循环经济,让“绿色银行”的价值最大化,他也积极向村民宣传科学种树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,带动了村里不少人加入到种树护树的行列,李建国常说:“爸爸那一辈是靠苦干种出了树,我们这一辈要靠巧干、科学干,让这片绿更持久,更有价值。”这第二棒,李建国跑得智慧而创新,他用科技为绿色传承插上了翅膀,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
第三棒:孙子的“绿色愿”——从参与到传承
李小宝是李家的第三代,他是在这片绿荫下长大的,爷爷的故事,爸爸的讲解,还有那片充满生机的林子,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“绿色”的种子,在他看来,种树是一件最自然、最快乐的事情,幼儿园老师问起长大后的梦想,他大声说:“我要像爷爷和爸爸一样,种好多好多的树,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!”
植树节这天,李小宝第一次正式参与到“家族事业”中,他虽然力气小,但提水、浇水一丝不苟,爷爷告诉他:“小树苗就像你一样,需要阳光雨露,更需要细心呵护才能长大。”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眼神里却充满了坚定,他会在放学后,跑到林子里看看自己种的小树苗有没有长高,会提醒爸爸不要乱扔垃圾,会告诉小伙伴要爱护花草树木。
李小宝的“绿色愿”,或许还很稚嫩,但它代表着希望,代表着未来,他不仅是李家种树接力的参与者,更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,他将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,继续这份绿色的事业,让这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责任感,一代代传递下去。
从李老汉的“一棵树”到李建国的“一片林”,再到李小宝的“绿色愿”,李家三代人的种树接力,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,更是无数中国家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,这接力棒传递的,是树木,更是精神;是责任,更是希望,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绿色传承中,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,也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,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的家园定会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,绿意盎然,生生不息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