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荆子,这名字带着山野的清新与倔强,它不是什么珍稀的奇果,也不是精心培育的良种,它只是散落在北方山野、田间地头的一种寻常小树,却以其独特的风骨和滋味,在无数人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成为了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山荆子,又名山丁子、林荆子,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,它常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坡杂木林中、林缘或山谷溪流旁,不像人工培育的果树那般枝繁叶茂、硕果累累,山荆子多是树形秀丽,枝条舒展,叶片细长,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,春夏之交,开出白色或淡粉色的五瓣小花,清雅脱俗,不惹尘埃,那一串串、一簇簇的小花,在山间微风中轻轻摇曳,倒也别有一番风致。
待到秋风渐起,便是山荆子最动人的时刻,它那青涩的小果子,便在不知不觉间染上了红晕,由绿转黄,再由黄变红,一颗颗、一串串,像玛瑙,似珍珠,密密实实地挂满枝头,压弯了细细的枝条,在层林尽染的秋日里,这些红艳艳、黄澄澄的小果子,格外醒目,为萧瑟的山林增添了一抹亮色,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。
小时候,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,最爱的便是去采摘山荆子,它不像苹果、梨那般个大肉厚,山荆子果子小巧,直径不过一厘米左右,果皮薄,果肉细,汁水丰盈,刚摘下的熟透的山荆子,带着一丝微酸,更多的是清甜,那是一种纯粹的、不加修饰的甜,带着山野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,我们常常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,吃得嘴角发紫,手上沾满了果汁,也毫不在意,那份纯粹的快乐,是如今任何精致零食都无法比拟的。
山荆子的甜,是童年的甜,是山野的馈赠,除了直接鲜食,老人们还会用它来酿酒,山荆子酒色泽淡黄,口感清冽甘醇,带着独特的果香,是农家人招待贵客的佳酿,也有人将它晒干,储存起来,日后泡水喝,据说有清热解毒、消食化积的功效,这些民间偏方有无科学依据另说,但那份对山荆子的珍视和喜爱,却是代代相传。
山荆子的价值,远不止于食用,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,在贫瘠的土壤里,在陡峭的山坡上,在寒冷的气候中,它都能顽强生长,默默绽放,它常常作为砧木,嫁接栽培苹果等果树,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抗逆性,支撑起更丰硕的果实,它就像一位质朴的母亲,默默奉献,不求回报。
远离了故土,城市里的水果琳琅满目,包装精美,味道各异,但每当秋风起时,我总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山荆子,想起它红艳艳的果实,想起它清甜的滋味,想起采摘时那份简单的快乐,山荆子,它不仅仅是一种野果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是一段岁月的符号,是游子心中那份永恒的乡愁。
它或许平凡,或许不起眼,但它用自己的方式,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,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,酿出了一坛坛醇厚甘甜的“乡愁酒”,秋风又起,愿那山荆子的芬芳,能飘进每一个思乡的梦里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