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夏的风,总带着点慵懒的热意,轻轻掠过庭院角落,一丛丛紫红、粉白、浅紫的花便跟着摇曳起来,花瓣薄如蝉翼,在阳光下泛着半透明的光泽,远远看去,竟像一群被阳光熏醉的蝴蝶,正扑棱着翅膀,在绿叶间跌跌撞撞地跳着一支迷离的舞,这便是醉蝶花了——名字里就藏着三分醉意,七分浪漫,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。
醉蝶花,学名Cleome spinosa,别名紫龙须、西洋白花菜,是白花菜科醉蝶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,它原产美洲热带,却在夏日的中国南北庭院里扎了根,不挑土壤,不惧烈日,只要给足阳光和一点空间,便能从初夏开到深秋,一茬接一茬地绽放,像不知疲倦的舞者,将整个季节都染上它的热烈。
它的美,是带着野性又灵动的,株高半米到一米,茎秆直立,分枝繁多,细密的绒毛让茎秆摸起来带着点粗糙的质感,却更显其倔强,而最让人过目难忘的,是它的花,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一茎能开十几朵花,苞片小而早落,萼片四片,青绿中带点紫红,花瓣却格外张扬:四片花瓣呈爪形,向外舒展,花瓣顶端向外翻卷,像极了蝴蝶展开的翅膀;颜色从花心向外渐变,淡紫、粉白、玫红……层层叠叠,在阳光下透出朦胧的光晕,仿佛被晨露浸润过,又像被夕阳熏染过。
最妙的,是它的“醉态”,花开时,花瓣会微微向后反卷,露出长长的雄蕊,六枚雄蕊合并成三组,每组的花丝又分成两缕,像蝴蝶细长的触须,顶端顶着金黄的花药,在风中轻轻颤动,远远望去,一丛醉蝶花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蝴蝶,有的歪着头,有的扑扇着翅膀,有的甚至“跌”进旁边的叶丛里,却依然不肯收起翅膀,非要在这场夏日的宴席上醉到天光散尽,风一吹,满园都是“蝶影”翩跹,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一丝淡淡的甜香,那是属于醉蝶花的独特气息,不浓烈,却足够让人沉醉。
醉蝶花不仅好看,还有股子“随遇而安”的韧劲儿,它用种子繁殖,撒在哪里,就在哪里生根发芽,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壤里,或是被忽略的墙角,它都能默默生长,不声不响地积蓄力量,然后在某个夏日的清晨,突然给你一整片“蝴蝶”的惊喜,它不需要精心照料,不用频繁施肥,甚至能在干旱的日子里把叶片蜷起来,等一场雨后又舒展开,依旧开得热烈奔放,这种“不争不抢,却自带光芒”的性子,倒让人想起那些活得通透的人——不刻意讨好,不畏惧风雨,只在自己的时光里,慢慢绽放,自成风景。
偶尔有蜜蜂或蝴蝶被它的香气吸引,落在花上,醉蝶花便轻轻摇晃,仿佛在和访客共舞,而到了傍晚,花瓣会慢慢合拢,像蝴蝶收起了翅膀,准备进入梦乡,可到了第二天清晨,太阳刚升起,它们又会准时醒来,抖擞精神,继续这场盛大的“蝶舞”,如此日复一日,从初夏的蝉鸣,到秋日的微风,醉蝶花用它短暂的花期,诠释了什么叫“认真活过,热烈爱过”。
看着这一丛丛醉蝶花,忽然觉得,它们哪里是花,分明是夏日的精灵,用一场永不落幕的蝶舞,告诉人们:生活不必总是紧绷着,偶尔也该像醉蝶花一样,把自己“醉”在阳光里,醉在微风里,醉在每个平凡却美好的当下,毕竟,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心生欢喜,便是最动人的“醉”意了。
暮夏的风又起了,醉蝶花依旧在摇曳,那满园的“蝴蝶”,仿佛在说:“你看,这日子,多美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