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见天人菊,是在故乡夏末的山坡上,彼时暑气未消,但秋的凉意已悄然在风里渗透,而那些在贫瘠土地上肆意绽放的天人菊,便成了这季节交替时最耀眼的存在,它们不像牡丹那般雍容华贵,也不似茉莉那般清香馥郁,却以一种近乎倔强的生命力,在旷野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。
天人菊的形态,带着几分质朴的野性,它的花瓣是明亮的金黄色,像被阳光吻过的绸缎,边缘微微卷曲,带着一丝不规则的灵动,仿佛是风随手勾勒的笔触,花心则是深邃的褐色或紫红色,一圈圈晕染开来,如同浓缩了整个大地的颜色,细长的花茎从基部分枝,生出无数朵小花,远望去,如同地上撒了一把碎金,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,叶片则呈披针形,边缘有细小的锯齿,触感略显粗糙,却充满了坚韧的力量。
“天人”二字,为这小小的花朵增添了几分玄妙的色彩,古人云:“天人合一”,或许正是天人菊最生动的写照,它不择土壤,无论肥沃或贫瘠,无论向阳还是背阴,都能顽强生长,在干旱少雨的季节,许多植物都垂下了头颅,它却依然昂然挺立,用深扎于地的根系汲取着每一分水分;在狂风骤雨过后,有的花朵被摧残得七零八落,它却能很快挺直腰杆,重新绽放笑颜,这种顺应自然、又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寻求生存的智慧,不正是“天人合一”的体现吗?
我常常蹲在天人菊丛中,看蜜蜂在花间忙碌,听风拂过花叶的沙沙声,它们从不刻意取悦谁,只是静静地在那里,遵循着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,春萌,夏长,秋开,冬藏,一切都那么从容不迫,它们深知自己的位置,也明白自己的价值——用自己短暂的生命,装点这平凡的世界,为忙碌的昆虫提供花蜜,为萧瑟的秋天增添一抹亮色,这种不张扬、不卑微的生存姿态,令人肃然起敬。
记得有一次,我在家乡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大片天人菊,那里土地贫瘠,少有人烟,只有几棵稀疏的野草相伴,可就是在这片看似被遗忘的土地上,天人菊却开得格外热烈,金黄色的花朵连成一片,如同燃烧的火焰,充满了生命的张力,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,为什么它叫“天人菊”,它的“天”,是它头顶的广阔蓝天,是它沐浴的阳光雨露;它的“人”,是它脚下的平凡土地,是它所处的恶劣环境,它将天地的精华汇聚于一身,用一朵小小的花,诠释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我已离家多年,很少有机会再看到那漫山遍野的天人菊,但每当夏末秋初,看到路边偶尔绽放的一两朵金黄,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与感动,它们就像故乡的使者,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力量,提醒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要像天人菊一样,顽强生长,从容绽放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天人菊,这野火中的金盏,它教会我的,不仅仅是生命的坚韧,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、顺应天道的智慧,它用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:生命的意义,不在于环境的优劣,而在于是否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执着与从容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