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识石竹,或许是在乡间小径旁,一丛丛翠绿的叶片间,挺立着纤细的花茎,顶端绽放着精致的小花,花瓣多为粉白、紫红或洁白,边缘常带有细密的锯齿,中心花蕊点缀着点点明黄,虽不牡丹之富丽,不玫瑰之娇艳,却自有一番清新脱俗之态,单看一朵,小巧玲珑,不惹眼;然一片石竹花开,则如繁星点点,织就一片绚烂的云霞,尤其在晨曦微露或夕阳西下之时,更添几分朦胧的诗意。
石竹之名,或许源于其“茎节膨大,似竹”之特性,它不像春花那般争奇斗艳,赶着趟儿在春风中炫耀;也不像夏荷那般亭亭玉立,需有池塘相衬,石竹,更像是隐士,或山野村姑,朴实无华,却生命力顽强,它不择土壤,无论贫瘠、干旱,还是石缝、崖壁,只要有一丝立足之地,便能扎根、生长、开花,那深扎于石缝中的根系,是它与命运抗争的见证;那在风中摇曳却始终不折的花茎,是它不屈不挠的风骨,这种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坚韧,正是石竹最动人的品格。
古人亦对石竹青睐有加,唐代诗人王建曾写道: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”虽未直言石竹,但石竹常植于庭阶,这“天阶”之景,便少不了石竹的点缀,宋代杨万里亦有诗赞曰:“竹枝石草翠相扶。”道出了石竹与翠竹、青石相依相伴的和谐景象,石竹不仅可观赏,其全草还可入药,有清热利尿、通经活血之效,可谓“貌不惊人,心有乾坤”,它默默奉献,不求回报,恰如那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,用自己微弱的光和热,温暖着这个世界。
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石竹常被赋予高洁、坚韧的象征意义,它不像牡丹那样象征富贵,也不像莲花那样象征纯洁,它更多的是一种在逆境中顽强生长、在平凡中坚守自我的精神写照,它教会我们,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价,而在于内在的力量与对生活的热爱,即使身处困境,也要像石竹一样,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石竹已不仅是山野间的精灵,也常被引种于庭院、公园,装点着人们的生活,每当看到那一丛丛翠绿中绽放的娇小花朵,我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,那是对生命的敬畏,也是对坚韧的礼赞。
石竹,以其平凡之躯,书写着不凡的生命诗篇,它是一首朴素的歌,一幅淡雅的画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愿我们都能如石竹一般,扎根于现实的土壤,历经风雨而愈发坚韧,绽放出生命中最纯净、最美丽的花朵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