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滨菊”——单是这两个字,便似有水汽氤氲,携着河岸的微凉与旷野的素朴,悄然漫上心头,它不似牡丹那般需精心供养于华庭,亦不如玫瑰那般娇艳欲滴,它只是静默地、倔强地,开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——野渡之畔、荒滩之侧、溪流之滨,用一抹不事张扬的素白,点亮了天地间最本真的清光。
初识滨菊,大约是在某个夏末秋初的午后,彼时,我正漫步于一条少有人知的河边小径,两岸芦苇正盛,风过处,翻涌起层层叠叠的绿浪,就在这绿意之中,一丛丛星星点点的白,猝不及防地闯入眼帘,那是一种极纯粹的白,不似雪的凝重,也不似梨花的凄清,而是带着一种初生的、近乎透明的洁净,走近了,才看清是滨菊,细长的花瓣,纤柔而舒展,如同少女伸展的手指,小心翼翼地捧着中央金黄色的花蕊,那花蕊密密匝匝,仿佛蕴满了阳光的碎金,散发着淡淡的、清幽的香气,不浓烈,却沁人心脾,让人忍不住想俯身细细品味。
滨菊的生命力,是那般顽强而随性,它不择土壤,无论贫瘠与肥沃,只要有一立足之地,便能生根发芽,蔓延开来,它也不畏严寒,当秋意渐浓,万物开始凋零,许多花儿早已不见踪迹,滨菊却依然在萧瑟的风中挺立着,甚至越开越盛,那素白的花瓣,在枯黄的背景映衬下,更显得坚韧而动人,它不像那些名贵的花卉,需要人们悉心照料,它只是安静地生长,默默地绽放,不索取,不喧哗,却以最质朴的姿态,展现着生命最动人的力量,这种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的自在与淡然,不正是滨菊最动人的品格么?
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花常常被赋予人格与情思,滨菊或许没有梅的傲骨、兰的幽谷、菊的隐逸(此处之菊多指家菊),但它自有其风骨,它不与群芳争艳,却自有一片天地;它不被世俗所困,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,它像是那隐于市井的高人,又似那山间野居的隐士,于平凡中见真淳,于淡泊中显品格,看着那一丛丛在风中摇曳的滨菊,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宁静与慰藉,仿佛生活中那些纷扰与焦虑,在这纯白与金黄的交织中,都被悄然抚平。
滨菊的花语,是“真诚”、“友爱”与“坚强”,这与其外在的形态何其契合!那纯净的白色,象征着毫无保留的真诚;那金黄的花蕊,如同温暖的心,传递着友爱与善意;而那在逆境中依然挺立的身姿,则是坚强不屈的最佳诠释,它不像玫瑰那般代表炽热的爱恋,却更像一位默默陪伴的挚友,在你失意时给予慰藉,在你迷茫时指引方向。
城市里的花圃中,也渐渐开始见到滨菊的身影,它们被精心地栽种、排列,与各种花卉一同装点着我们的生活,但我总觉得,最令人心动的,仍是那些生长在野外的滨菊,它们自由、奔放,带着一股未经雕琢的野性之美,更贴近自然的本真,每一次在河畔、在荒滩遇见它们,都像是与一位久违的老友重逢,心中充满了亲切与欢喜。
滨菊,这生长在野渡舟横处的素白清光,它以最质朴的语言,讲述着生命的故事,它教会我们,不必追求浮华,真诚与善良便是最美的底色;它告诉我们,即使身处逆境,也要坚强绽放,活出自己的精彩,愿我们都能如滨菊一般,在平凡的日子里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、那抹不灭的清光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