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,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,以其傲霜绽放的品态和丰富多彩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,想要在家中或庭院中持续欣赏到菊花的风姿,繁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,分株繁殖,因其操作简便、成活率高、能快速保持母本优良特性,成为菊花繁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,而选择最佳的分株季节,则是确保繁殖成功、让菊花茁壮成长、繁花满枝的关键前提。
为何季节选择至关重要?
菊花分株繁殖的本质是将母株萌发的带有根系的幼芽(新株)分离下来,重新栽植,这一过程对植株的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有较高要求,选择合适的季节,能够确保分株后的菊花植株有适宜的温度、光照和水分条件,从而迅速恢复生长,生根发芽,提高成活率,反之,若季节不当,如高温酷暑或严寒冬季,植株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,分株后极易失水、腐烂,难以成活。
菊花分株繁殖的两个黄金季节
综合菊花的生长习性、气候条件以及分株后的恢复情况,秋末和早春是菊花分株繁殖的两个最佳季节。
秋末冬初(霜降前后至土壤封冻前,约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)
这是菊花分株的首选季节之一。
- 植株状态: 菊花经过秋季的开花,地上部分的花朵逐渐凋谢,但根部积累了丰富的养分,植株地上部分虽开始枯萎,但根系的活力依然较强,且秋季萌发的许多新芽(脚芽)已经长成一定大小,具备了独立生长的能力。
- 气候优势: 气温逐渐降低,蒸发量小,空气湿度相对较高,分株后水分蒸发慢,植株不易失水,土壤尚有余温,有利于根系伤口的愈合和新的根系的形成。
- 后续生长: 秋末分株的菊花,在冬季来临前,根系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生长,并能顺利越冬,翌年春季,气温回升,这些植株便能迅速生长,当年即可开花,且开花通常比春季分株的植株更早、更旺盛。
早春(萌芽前,约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)
这是另一个非常适宜的分株季节,尤其适合在冬季寒冷地区进行。
- 植株状态: 经过冬季的休眠,菊花母株内部的养分已经积累到比较充足的阶段,随着气温回升,植株开始萌发新芽,此时进行分株,新芽活力旺盛,生命力强。
- 气候优势: 此时气温适中,地温逐渐回升,土壤湿度也比较适宜,非常有利于分株后根系的快速恢复和生长,春季的光照强度和时长也逐渐增加,为植株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- 后续生长: 春季分株的菊花,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,能够迅速进入生长期,当年也能正常开花,虽然开花时间可能略晚于秋末分株的植株,但只要管理得当,同样能长势良好。
为何避开其他季节?
- 夏季(6-8月): 高温高湿,菊花生长旺盛但蒸腾作用也强,分株后极易因失水过多或伤口感染病菌而导致腐烂死亡,成活率极低。
- 晚秋至初冬(11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): 气温过低,土壤可能封冻,分株后根系难以恢复生长,甚至可能遭受冻害,影响成活。
- 开花期(9-11月,因品种而异): 此时植株养分大量供应开花,分株会消耗大量养分,不仅影响母株开花,也使新株难以成活,得不偿失。
分株繁殖简要步骤(结合最佳季节)
- 选择母株: 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、品种优良且开花多的母株。
- 脱盆/掘起: 在选定的季节,将母株从花盆中脱出,或直接在 garden 中掘起,尽量保持根系完整。
- 分割新株: 轻轻抖掉部分宿土,用锋利的消毒刀具,将母株基部萌发的、带有2-3个芽点和独立根系的新株分割下来,注意每个新株都要有足够的根系和芽点。
- 消毒处理: 对分割伤口涂抹草木灰或多菌灵溶液,防止病菌感染。
- 重新栽植: 将新株栽入准备好的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培养土或土壤中,压实浇透水。
- 后期养护: 放置于半阴通风处缓苗,待新叶长出后,逐渐增加光照和正常养护。
菊花分株繁殖,选择“秋末冬初”和“早春萌芽前”这两个黄金季节,无疑能为繁殖成功奠定坚实基础,秋末分株,根系先长,翌年早花;早春分株,芽旺根壮,当年亦能繁花,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期,结合正确的操作方法,就能轻松让心爱的菊花“子子孙孙”,满园芬芳,顺应植物生长规律的季节选择,是园艺成功的第一步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