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蜡树(Fraxinus chinensis)以其优美的树形、较强的适应性和优良的生态功能,成为我国城市行道树绿化中的优选树种,要使其在城市环境中茁壮成长,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美化与生态效益,科学的株距设置与精细化的后期修剪管理至关重要,这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决定了白蜡树行道树的景观效果、生长空间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和谐共生。
株距设置:奠定健康生长与功能发挥的基础
行道树的株距设置并非随意而定,它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、苗木规格、生长空间需求、道路功能宽度以及未来的生长潜力。
-
遵循生物学特性,预留生长空间:白蜡树为高大落叶乔木,成年树高可达10-20米,冠幅亦可达6-12米,株距必须充分考虑其成年后的树体大小,避免因空间过密导致植株间争光、争水、争肥,生长势衰弱,引发病虫害,充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树木根系向深层和横向扩展,增强树木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。
-
结合道路功能与宽度:
- 一般城市主干道:通常道路较宽,分车带或人行道有足够空间,白蜡树株距一般设置为4-6米,此间距既能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,形成连续的绿荫效果,又不至于因过密影响车辆通行和行人活动,也为未来可能的树冠扩展留有余地。
- 次干道或支路:道路宽度相对较窄,株距可适当缩小,一般以3-5米为宜,在保证基本生长空间的前提下,形成紧凑的绿化带,提升街道的绿视率。
- 狭窄街道或特殊路段:若空间极其有限,可选择较小规格的苗木,并将株距控制在5-4米,但需加强后期的修剪管理,控制树体高度和冠幅,避免影响交通和周边建筑。
-
考虑苗木规格与速生性:白蜡树为速生树种,若选用大规格苗木(如胸径8-10厘米以上),初期生长迅速,株距可适当放大;若选用小苗,则可适当缩小株距,待其生长过程中再进行间移或疏伐,但需注意间移成本和对已有景观的影响。
-
兼顾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:株距设置还需避开地下管线(如电缆、燃气管道、给排水管等),通常要求树木中心距离管线外缘不小于1.5-2.0米,考虑路灯、交通信号灯、指示牌等地上设施,确保树冠不会过度遮挡。
合理的株距是白蜡树行道树健康生长的前提,也是未来形成良好路树景观的基础,过密则“拥挤不堪”,过疏则“绿荫不足”,唯有科学设置,方能“恰到好处”。
后期修剪:塑造优美树形与保障安全高效
行道树种植后的修剪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,其目的不仅在于塑造优美的树形,更在于调节树体营养分配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、减少病虫害发生,以及保障交通通行、电力通讯安全及行人安全。
-
修剪原则:
- “因树修剪,随枝做形”:尊重树木的生长习性,以自然树形为基础进行整形。
- “通风透光”:及时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、病虫枝,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病虫害发生。
- “去弱留强,去老留新”:促进健壮枝条的生长,维持树势。
- “平衡树势”:使树体各部分生长均衡,避免偏冠。
- “安全第一”:及时清除遮挡交通信号灯、路灯、监控探头及建筑物门窗的枝条;清除低垂枝、下垂枝,避免影响行人通行和车辆安全;及时清除枯枝、病弱枝,防止坠落伤人。
-
主要修剪时期:
- 休眠期修剪(冬季为主):这是白蜡树的主要修剪时期,此时树木生理活动缓慢,修剪对树体影响较小,主要进行整形修剪、疏枝、短截、回缩等,调整树体结构,培养骨架枝,为来年生长奠定基础。
- 生长期修剪(春夏季):主要针对生长过旺的枝条进行摘心、抹芽、除蘖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养分无效消耗,对于遮挡视线的枝条可随时进行短截或疏除。
-
主要修剪内容与方法:
- 定干与培养主枝:对于新栽植的白蜡树,需进行定干,根据道路要求和树形确定主干高度(一般2.5-3.5米),在主干上选留3-5个分布均匀、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,其余疏除,主枝与主干的角度应适宜(45°-60°)。
- 树冠整形:白蜡树行道树多采用“自然式开心形”或“主干疏层形”,自然式开心形即去除中央领导枝,选留3-4个主枝,每个主枝上再选留2-3侧枝,形成开张、通透的树冠,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城市交通,主干疏层形则保留中央领导枝,在中心干上分层配置主枝和侧枝,形成高大通直的树形,适合较宽的道路。
- 疏枝:对于过密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、病虫枝、枯枝、徒长枝等从基部疏除,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,疏枝时要注意剪口平滑,不撕裂树皮。
- 短截:对一年生枝条进行剪短,促进分枝,扩大树冠,培养结果枝组(对于行道树而言,主要是为了丰满树形),短截程度根据需要而定,轻短截(剪去1/3-1/4)刺激萌发中短枝,重短截(剪去2/3-3/4)刺激萌发长枝。
- 回缩:对多年生枝条进行短截,主要用于更新复壮,控制树体高度和冠幅,改善树冠内部光照,对于过于高大或下垂的枝条,可通过回缩进行控制。
- 去除萌蘖与徒长枝:白蜡树易产生萌蘖和徒长枝,应及时抹除或剪除,以免消耗养分,扰乱树形。
-
不同生长阶段的修剪重点:
- 幼树期:以整形为主,培养良好的骨架结构,扩大树冠。
- 成年树:保持树形稳定,疏除过密枝、病虫枝,改善通风透光,适当回缩更新,维持旺盛生长势。
- 老龄树:进行重剪更新,疏除衰老枝,促发新枝,恢复树势。
株距与修剪的协同效应
科学的株距为后期修剪提供了便利和良好的基础,合理的株距使得每株白蜡树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,修剪时无需过度压缩树冠,能更好地保持树木的自然生长势和景观效果,反之,精细的修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株距不当造成的问题,例如通过严格控制树高和冠幅,使过密种植的树木不至于过度拥挤,但这只是权宜之计,长期来看仍会影响树木健康。
在白蜡树行道树的规划与养护中,应将株距设置与后期修剪视为一个有机整体,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未来修剪的需求和可能性,在养护管理阶段则通过科学的修剪来优化株距带来的生长效应,共同促进白蜡树行道树的健康生长,使其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绿色的生态屏障。
白蜡树行道树的株距设置与后期修剪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,也是一门艺术,唯有精心规划,精细管理,才能让白蜡树以其挺拔的身姿、葱郁的绿荫,更好地服务于城市,造福于市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爱游戏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